清明节,兼具自然节气与传统节日的双重属性,时处仲春与暮春之交,既是万物“吐故纳新”的生机时节,亦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其习俗融合了寒食禁火、上巳踏青等古老传统,形成祭祖扫墓、郊游踏青、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等多元文化符号。
一、传统习俗:文化基因的千年传承
踏青旅游
清明祭祖,是孝道文化的核心表达。人们通过清扫墓碑、敬献鲜花、诵读家训等方式寄托哀思,传承“厚养薄葬”的中华美德。古时“寒食禁火”的习俗,亦演化为现代文明祭扫的环保理念。
扫墓祭祖
清明祭祖,是孝道文化的核心表达。人们通过清扫墓碑、敬献鲜花、诵读家训等方式寄托哀思,传承“厚养薄葬”的中华美德。古时“寒食禁火”的习俗,亦演化为现代文明祭扫的环保理念。
“放风筝与荡秋千”
风筝高飞寓意“放晦气”,秋千摇曳象征“祛百病”。这些活动不仅强身健体,更承载着祈福纳吉的文化内涵,成为清明时节老少皆宜的民俗符号。
“插柳戴柳”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柳枝象征生命力与辟邪之意。古人扫墓归途折柳佩戴,今人则以绿植装点居所,延续这一春意盎然的传统。
二、食青团、鸡蛋,品味春日
在江南地区,青团是清明不可或缺的美食。翠绿的艾草与软糯的糯米粉完美融合,包裹香甜的豆沙馅,咬上一口,满是春天的气息。很多地方还有吃鸡蛋的习俗,有的将鸡蛋染上色彩,孩子们相互碰撞嬉戏,寓意新生命的蓬勃活力。
三、安全指南:平安清明,你我同行
1. “错峰出行”:清明假期车流集中,建议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非高峰时段出行。
2. “防火安全”:严禁在禁火区域焚香烧纸,提倡“无烟祭扫”,做到“人走火灭”。
3. “文明礼仪”:祭扫时着装素雅,避免喧哗嬉闹,用庄重仪式表达敬意。
撰稿人:张萌洁 张萌洁 网 络
二审:曲子钰
三审:刘斌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办公电话: (0086)0351-7018394 7011778
E-mail: shandame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