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风送爽的时节,2023 级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们在许洁琼老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踏上了一场跨越五台山、应县木塔、云冈石窟、大同市博物馆、崇福寺、右玉博物馆和右玉写生基地的艺术之旅。
在写生之旅中,同学们以艺术为眼,洞察自然与人文的深邃内涵。深入自然,以敏锐的感知描绘山川的壮丽、草木的幽微;走进历史遗迹,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古老建筑的神韵、文物的厚重。我们用画笔触摸云冈石窟的千年纹理,让古老佛像的慈悲与庄严在画布上重生;以线条勾勒悬空寺的惊险奇绝,使其仿佛超脱尘世,悬浮于时光之中;绘出右玉的绿意与生机,展现这片土地从风沙到美景的动人蜕变;诠释大同的历史底蕴,将古老街巷的烟火气凝练为独特的艺术符号。我们将专业知识与红色主题教育相融合,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每一幅画作都是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深情诠释,展现出多样的艺术风采与魅力。
如今,这些凝聚着心血与灵感的作品齐聚一堂,一场视觉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一同踏入展厅,领略视觉传达 2301 班同学们笔下那充满魅力与深情的晋北世界,感受艺术与晋韵的激情碰撞。
卜昱皓《脱离》
本次写生创作《脱离》围绕“风景”、“庙像”与“文博”三大主题展开,我在尊重传统绘画写实精髓的基础上,为画面中的每一处景象赋予了源自内心的独特色彩氛围与质感解读。我希望通过充满个性的视觉语言,感性地传达自己对所见景和物在脱离开自然、宗教、文化之外的感受。
在创作过程中,我将视角深入至如下三项:“有记忆的景”,它不仅是眼前的自然风貌,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痕迹与人文情感,引导观者脱离于目及所视的客观事物,穿越时空,感受岁月流转与文化的积淀;“有情绪的像”,它与信仰者被要求禁欲的刻板印象相互碰撞,促使人们脱离宗教对艺术创作者进行探索甚至引发自我审视与哲学探讨;最后是“有融合的物”,它们作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证,要求我们脱离单一维度,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世界。而这进而会促进思维模式的拓展与革新。
韩米朵《我的山西》
山西作为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众多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的古建筑。应县木塔作为中国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塔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木雕艺术,让我在写生过程中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湛。塔楼的高耸和层叠的屋檐,使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通过细致的观察,我注意到木塔在结构上的巧妙设计以及木材本身的纹理,这为我的画作增添了独特的生动性。
南禅寺作为山西著名的古寺庙,其建筑风格结合了唐、宋、元、明等多种元素,展现了历史的积淀。寺内的佛像、壁画和古老的檀香气息都让我沉醉。在写生时,我特别注重捕捉光线与阴影的变化,以表现建筑在不同时间段的氛围。
冯梓煜 赵鹤丹 董子烨 冯璇
《畅响云冈,音你而来》
我们的设计“窟叽”起源于积木拼接小人的灵感,将云冈石窟中的六位乐伎形象简化为几何小人作为基础,融合了云冈石窟中音乐窟的古典韵味与现代简约几何画风,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千年文化遗产。在导师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将这个创意命名为“窟叽”,寓意云岗乐伎的新表达。为此,我们设计了融合窟叽形象与名字的logo。后来,我们增添了新角色指挥官,并开发出各类衍生品,如走进现实主题产品、身份牌、乐器纹与传统纹样结合的设计以及书本封面,丰富了“窟叽”的内涵。设计核心聚焦于音乐窟中的小人形象,他们或手持琵琶,或轻吹洞箫,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勾勒出乐伎们的轮廓与动态,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又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力。色彩上,采用淡雅的石窟色调,与几何图形的简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视觉效果,让古老的音乐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
郭郁如《瓦上华章》
云冈石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云冈石窟的雕刻技艺精湛,其中的佛像雕刻,既继承了印度的佛像雕刻艺术,又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云冈石窟的纹样也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忍冬纹、卷草纹等,这些纹样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统纹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例如,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忍冬纹寓意着坚韧和顽强,卷草纹则代表着生命力和繁荣。这些纹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纹样的起源与发展,传统纹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朝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纹样广泛应用于陶瓷、漆器、织锦、雕刻、建筑等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纹样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成为了新的趋势。我们通过对传统纹样的重新解读和创造性的转化,使其在现代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赵梓辰《六和敬》
这六尊佛像的灵感,宛如六束光芒,照亮了我的创作之路。文殊菩萨,灵感源自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智慧而锐利,如同菩萨手持的利剑,斩断一切烦恼与疑惑;释迦摩尼,则在我心中化作了正午的烈日,那光芒万丈,是觉悟与解脱的象征,如同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的瞬间,照亮了整个世界的黑暗;阿弥陀佛,他是我心中傍晚的余晖,温柔而宁静,带着一种无尽的慈悲与安详,仿佛在低语:“愿你往生极乐,无有痛苦。”乔达摩·悉达多,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如同深夜的星辰,虽然遥远,却指引着方向,那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追求,是佛陀本性的光辉;阿难尊者,他如同月光下的清泉,清澈而明亮,他的智慧与虔诚,如同清泉滋润着每一个渴望解脱的心灵;而普贤行愿无边菩萨,则是我心中那永不熄灭的火焰,它燃烧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如同菩萨的大行,无尽无休,照亮着每一个众生的前行之路。这六尊佛像,不仅是我写生途中的所见,更是我心中的所感,它们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震撼的印象,化作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在晋北的写生之旅至此已落下帷幕,这段经历却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间。穿梭于晋北的古朴村落与山川河流,我们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方天地,而是真正走进生活的艺术课堂。
写生作品展中,全班同学用心勾勒每一处风景,描绘每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每一幅画都是我们在自然中聆听、在生活里感悟后的轻声诉说。我们于古老的街巷中探寻岁月的痕迹,在壮丽的山水间捕捉灵感的闪烁。归来后,这些饱含深情与巧思的作品,在写生作品展中一一呈现。它们是我们心灵的映照,是对晋北风情最真挚的诠释。
从晋北的风土人情到内心的细腻表达,这些作品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思考,也饱含着我们对艺术新的认知。愿每一位观者都能在这些作品里,同我们一道领略艺术与自然交融的绝妙意境,体悟生活深处的无尽美好。展览将开放至 12 月 6 日,期待您的莅临,透过我们的视角,感受晋北,感受艺术与生活碰撞出的独特火花。
撰稿人:视觉传达2301班同学
二次审核:曲子钰
三次审核:刘 斌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办公电话: (0086)0351-7018394 7011778
E-mail: shandame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