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蝉鸣起,古韵入画来。24级设计学专业的85名同学在要宇老师和张炜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晋城开启了一场古建考察与写生实践。这场旅程不仅是专业探索,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历史,以画笔勾勒古建之美。
探秘晋东南:触摸古建的千年肌理
晋城,古称泽州,是晋东南古建遗存的“露天博物馆”。行程中,同学们穿梭于柳氏民居、湘峪古堡、皇城相府等经典建筑群。柳氏民居内,精美的木雕、砖雕诉说着世家大族的风雅;湘峪古堡依山而建,城墙与窑洞式民居展现古人的防御智慧;皇城相府气势恢宏,层层院落与匾额楹联彰显明清官宅的庄重与精致。每一处建筑,都是凝固的历史,等待同学们去解读。
与瑰宝对话:解码古建的匠心细节
在于对建筑细节的深度探索。在海会寺,同学们仰头凝视琉璃古塔,塔身斑驳的琉璃装饰历经千年的图案仍栩栩如生;微微倾斜的塔身更引发热烈讨论,在导游讲解下,大家揭开了古塔背后的建造故事与力学奥秘。
玉皇庙的孔雀蓝琉璃瓦片同样令人惊叹。阳光下,瓦面折射出深邃神秘的光泽,琉璃烧制工艺——从原料配比到高温淬炼,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古代匠人的智慧。
画布上的传承:写生中的专业成长
在实践中,同学们拿起画笔,将观察转化为创作。有的专注于建筑整体布局,用简洁的线条勾勒气势;有的聚焦于斗拱、雀替等构件,以细腻笔触还原雕刻纹样;更有人捕捉光影变化,让古老建筑在画布上焕发新生。
从碎片到图谱:解码晋东南建筑基因
晋城博物馆为实践提供了宏观视角。通过文物与史料,同学们系统了解晋东南建筑的发展脉络:从防御性古堡的军事考量,到寺庙建筑的宗教美学,再到民居的生活智慧,零散的考察见闻在此串联成完整的知识图谱。
小
结
六月的晋城实践,是一场文化的溯源,更是一次专业的淬炼。同学们带着满册写生作品与沉甸甸的知识储备返程,而晋东南古建的神韵,已悄然融入他们的设计思维,成为未来创作的灵感源泉。
撰稿人:张炜 勾新月
二审:曲子钰
三审:刘斌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办公电话: (0086)0351-7018394 7011778
E-mail: shandame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