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讲座题目:古壁丹青——“晋南寺观壁画群”的流散、缀合及其问题
第二场
讲座题目:山西石窟寺院的佛衣类型
第一场
讲座题目:古壁丹青——“晋南寺观壁画群”的流散、缀合及其问题
主讲人介绍: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等职。主要从事艺术史研究。曾获美国国家美术馆“斯达基金”、亚洲文化协会“福特基金”、法国远东学院客座研究员等项奖学金支持,赴欧美考察研究博物馆所藏宗教艺术品和敦煌写本与遗画。已出版著作《元代晋南寺观壁画群研究》、《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合作)、《衢地苍穹:中古星宿崇拜与图像》等,在中外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内容提要:
讲座注重讨论20世纪初从晋南寺观中流散的八铺大型壁画。由于在年代、形制以及风格上的相近,在海外被称为“晋南寺观壁画群”。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学者对这个组群壁画的研究持续不断。然而,由于壁画被切割脱离原壁,以及在流散过程中导致的诸多问题,是我们今天作壁画缀合和空间复原时需要十分留意和仔细解决的。
遗存在山西寺庙宫观中的鸿篇巨制,和流散海外的晋南寺观壁画,是研究中国壁画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晋南寺观壁画群”是中国寺观壁画发展以来的最后一个高峰,是中国美术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教艺术品。
提纲:
(一)流散北美及中国博物馆中的 “晋南寺观壁画群”流散历史与缀合:
稷山兴化寺元代佛教壁画的流散与缀合;
晋南某寺明代佛教壁画的流散与缀合;
洪洞广胜寺下寺元代佛教壁画的流散与缀合;
平阳府某道观元代道教壁画流散与缀合
(二)流散壁画所引发出的几个问题: 壁画的原位问题、作者与年代的问题、拼接问题
(三) “晋南寺观壁画群”与朱好古画
兴化寺与永乐宫
画坊、画稿与粉本
讲座时间:2025年5月6日 晚19:00
讲座地点:山西大学美术学院A102报告厅
第二场
讲座题目:山西石窟寺院的佛衣类型
主讲人介绍:
陈悦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教授
主讲人介绍:
陈悦新,1964年6月生于宁夏银川市。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曾先后供职宁夏博物馆和北京理工大学。现任教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佛教考古为主要研究方向,对我国现存主要石窟寺及石刻造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田野调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以及重大委托项目等3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5—8世纪汉地佛像着衣法式》获北京市第十四届(2016)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内容提要:
佛经中对佛像着衣有明确规定,说明了它们的缘由、制作、名称、大小、披覆等详细内容。在厘清佛像着衣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大量存世的印度和汉地佛教造像,全面梳理其演变脉络,拟定佛衣类型的名称,展示佛教传播过程中东西文化交融的面貌。山西唐宋至明清时期,石窟与寺院中保存的佛衣类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是认识宋代南北方佛衣异同的重要材料。
讲座时间:2025年5月6日 晚19:00
讲座地点:山西大学美术学院A102报告厅
撰稿人:李楠
二审:曲子钰
三审:刘斌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办公电话: (0086)0351-7018394 7011778
E-mail: shandame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