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培养特色:
1. 专业定位:立足山西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追求,从中国画、油画、版画等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充分的创作能力、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专门人才。目标定位是打造山西省最优秀、全国有影响、具有区域引领示范作用的专业。
2. 专业特色方面:生源质量:生源充足,且有一定比例的 985、211 高校生源,学科在录取工作中适当优先考虑高层次学校生源的考生,确保学生质量及其后续影响。近年考生数量保持在300人以上,录取比例约为 1/10。已培养毕业生136人,大都成为所在部门的中坚力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3.校外资源参与办学:多数校外导师都是社会行业的精英,他们所在的单位包括山西省书画院、山西人民出版社等都是参与和支持办学的坚实力量。还有一部分为省外(包括北京)专家,他们的艺术资源都成为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4.质量保障与认证:研究生要举办中期作品展、行业实习实践、毕业作品展,要求参展参赛,这些环节都确保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培养成效及影响力:在校期间,有25%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展览奖项,也有一些通过举办个人画展等方式,逐步走上职业艺术家的创作道路。目前,山西省内中青年美术骨干有三分之一毕业于本领域。
(二)师资队伍:
校内导师:26人,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校外导师:25人,教授17人,副教授8人。
本单位为省美协版画、油画、雕塑艺委会主持单位,多数导师都担任全省业务骨干,可以充分发挥山西美术资源优势,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注入无穷活力。
导师组的合作模式是“校内导师总体负责、校外导师负责行业实践、合作审议创作方案与论文撰写”,校外导师长期为领域建设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为研究生培养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科学研究: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3项,科研经费总额达90.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CSSCI论文13篇。获得山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百部篇”工程奖二等奖各一项。出版画册1部。入选全国专业大展3人次。
(四)教学科研支撑条件
现有研究生画室3间,版画工作室3间,雕塑工作室1间,图书资料1.2万册,实验设备43台,设备值65万。
当年资料室补充购买图书资料3.2万元,初步改造出一间100平米书画临摹室。
二、2020年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制定并执行《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关于师德师风考核与奖励办法(试行)》《关于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广大教师精准把握倡导要求和禁行规定,师德规范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实践的行为准则。
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同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由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牵头,连同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所有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年度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绩效发放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实行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采取导师自评、学生测评、单位考评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能力和培养质量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评先评优的首要标准和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同样实行一票否决。
(二)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导师指导等)
1、师德师风
通过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师德行为更加规范。教学上全心投入,尽职尽责,确保以充沛的时间、精力给予学生启发指导;重视课程前沿引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指导能力;科研上努力钻研,追求卓越,恪守学术规范。
教师严格按照签订的《师德师风承诺书》要求自己,师德师风考核未出现不合格教师。 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和评价较高。并产生了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典型代表——学校“师德师风十佳标兵”王力军老师,他多年来致力推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理念,本着“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力求使每一堂课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效果显著,历年评教名列前茅。
2、导师指导
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入手,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培养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的研究生人才。(1)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教学能力,构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互补充的“双师型”教学体系。(2)提高教师竞争力。鼓励教师到国外艺术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学习,拓展国际视野。(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外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三)研究生招生
2020年招生45人,比前两年增加10-15人。
(四)研究生培养
1、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取得新成效。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塑造以及情感激发。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文化自信等。学生们学习态度端正积极,献身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激发,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毕业生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反馈良好。意识形态阵地健康向上,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了“网络思政”,成为师生钟爱的互动平台;“一院一品”(学生艺术节)活跃了校园文化;疫情期间“师生抗疫画展”被“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报道。所有这些活动都对学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与引领作用。
2、课程教学
(1)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课程教学聚焦立德树人,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围绕“国油版雕书”五个研究方向,依托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关制度等方面改革,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特色与成效:
①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中,有70%为注重实践研究的技法类课程,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为其他学科特色的选修课,三分之一为校外实习课程,鼓励各方向交叉利用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深挖山西彩塑、壁画、书法(含碑刻)等文化资源,实施转化创作研究,助力山西文旅发展和经济转型。
②课程体系设计响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
从实地考察角度,强调学生在直观感受古代壁画、彩塑造像等研究对象的同时,要考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环境,做到知识活、问题真、视域广;从知识更新的角度,要求教师及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梳理新的研究问题。依托山西省书画院、山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充分展开行业实习,提前接受行业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就业率。
3、实践教学
(1)精准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化人才艺术实践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山西“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学院强力呼应转型发展这一最重要的社会需求,艺术实践活动始终以服务区域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为目标,深入挖掘山西丰富文化艺术资源,高度对接,深化合作,激活转换,真正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人文精神整体发展的共生格局,主动服务山西经济建设。
(2)精心打造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实践平台及导师团队
山西为全国国宝单位第一的文物资源大省。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与山西古建筑及彩塑壁画研究院、山西书画院、山西怀冰艺术社等共建工作室,构建“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针对差异化实践能力需求,搭建融合性、实效性艺术实践平台,发展出诸如书画复制与可视化数据库建设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3)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不断完善“校企共建、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五方共管共监”的运行模式及开放性质量监控系统。在艺术实践相关制度下完成实践计划、目标、考核指标等。通过中期检查、汇报展览和总结研讨,不断加强艺术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之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学术交流
开设学术讲座11场,包括南艺朱友舟教授的《书于简帛》、国家文物局张胜利研究员的《传统彩塑彩绘妆金工艺》等。
5、论文质量
2020级美术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33人,完成毕业33人,参加论文盲审3人,全部通过。学生毕业论文抽检通过率为100%,多数受到了专家好评,说明了领域办学的良好势头。
6、学风建设
我们坚持诚实、严谨、创新的学风建设,通过“美术+人文+美育”三位一体的途径进行人格培育和人性完善,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能够立足时代、面向现实、建构未来。如组织学生积极创作、参与各类美术展,获奖良多。目前,学风纯正,学生大多热爱专业,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管理服务
学生管理配备有3个年级主任,3个研究生党支部,由副书记挂帅主抓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评先评优,管理井然有序,未发生不良事故。
(六)研究生就业发展
2020级美术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33人,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自主创业2人(6%),自由职业13人(39%),签订协议14人(42%),未就业4人(12%)。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机关1人(3%),事业单位11人(38%),企业单位17人(59%)。
(七)社会服务
领域依托山西丰厚的艺术资源,凭借综合大学跨学科协同创新的优势,为助力山西综合改革、转型发展,尤其是文旅事业的繁荣,取得了比较显著成绩。
突出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双结合”,既注重学术问题展开高端研究,又结合地方文化经济的需求积极展开对接服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3项,科研经费总额达90.3万元。横向课题中如为“省督军府改造项目”创作大型壁画、漆画、版画、国画16件,为打造省城文化新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空间严重不足,该学位点由于专业特殊性,需要基本的艺术实践和实验空间配合教学,但目前还需要增加3-5间固定专业教室,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2、教师博士学位比例偏低,目前为35%。
3、学生论文质量亟待提升,尤其是与专业创作的结合度应继续加强。
4、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需要部分更新,补充建设2-3处,校外导师也需要增补3-5名。
四、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计划
1、科学规划,合理调配,尽快解决教学空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艺术实践和实验空间,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套。
2、创造条件,有序推进教师博士学位比例提升,力争增加两名博士入职。
3、继续充实建设书画临摹室,加强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专业认知和技法训练。
4、加大建立校外科研实践基地和研究合作项目,促进学生理论研究和专业能力提升。
5、注重论文质量管理,加强学术研究与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有效链接,培养素质全面、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研究生人才。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办公电话: (0086)0351-7018394 7011778
E-mail: shandameiyuan@163.com